苏联解体后,许多俄罗斯的专家和学者都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,大家的看法不一。一些人认为,经济问题是关键,那个不合时宜的工业体系拖累了苏联的经济。另一些人则认为,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。还有人说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渗透,或者是制度本身出了问题。不过,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外交方面的问题。
简单来说,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外交上出了问题。尤其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,中苏关系恶化,给苏联后来带来了不少麻烦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为什么中苏的关系突然从紧密变得疏远,我们不再成为盟友了呢?这对苏联又有什么影响呢?
【从互相帮助到变成仇人】
大家都知道,由于信仰和理念相同,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相邻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就关系密切,像是一对铁兄弟。苏联不仅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大型国家,也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。
在那之后,苏联对中国帮助很大。签署了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》后,两国的友谊迅速升温。虽然在抗美援朝初期,苏联为了自己利益,曾给我们志愿军添了一些麻烦。但看到中国军队这么厉害,把美国佬打得服服帖帖,他们很快认识到了错误,赶紧改正,把中苏关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。
一开始,苏联领导人在面对反对声中,决定将他们早就拥有的旅顺和大连这两个港口归还给中国,这一举动迅速赢得了国内民众的广泛支持。随后,为了使新中国成为对抗美国的重要力量,苏联尽了最大的努力,展开了全方位的援助计划,比如著名的“156工程”。
“156工程”之所以这么叫,是因为它包含了156个重要的工业和矿业项目。这些项目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起点。有了这些项目作为基础,再加上苏联政府的大力帮助,不仅提供了资金、物资、技术和设备,还有我们自己的辛勤努力,才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,让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,迅速转变为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国家。
从1949年到1959年,这样的大型工程还真不少。苏联大哥不仅出了钱,还派了不少人来帮忙,最终硬是把咱们政府过去三十年都没搞定的工业化搞定了。咱们也不忘知恩图报,给苏联送了不少好东西,比如锡、钨这些重要的金属资源,还有大堆的食品、轻工业品、手工艺品等。
如果大家一直互相帮助下去,中苏两国肯定能发展得更好更快。可惜的是,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,赫鲁晓夫慢慢掌控了苏联大权后,这份友情很快就变味了。
那时候的赫鲁晓夫真不知好歹,他忘记了斯大林是如何提携他的,也无视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巨大贡献。为了独揽大权,他把斯大林制定的重要政策全给推翻了,还大胆批评那些尊敬斯大林为“慈父”的官员。
这件事一公布,真是让人震惊。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,这更是对赫鲁晓夫的观点和做法提出了质疑和反对。就像中国一样,党中央和毛主席觉得他的观点过于激进,也不认同他完全推翻斯大林政策的做法。
遇到问题就问,这是应该的。不过,赫鲁晓夫这个人心胸狭窄,竟然因此对中国心怀不满,还特别怕中国。想想也难怪,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使有意见,也不敢当面说,只有中国,完全不像苏联的“小跟班”,简直是平等伙伴一样理直气壮地发言。
赫鲁晓夫心里一直认为新中国就像是苏联的小兄弟。没想到,这个小兄弟现在居然想和苏联平起平坐,变成平等的伙伴,这让赫鲁晓夫十分不满。于是,接下来就上演了一场让全世界都震惊的“分手”大戏……
【中苏关系恶化】
早年间,中国和苏联就像是国际上的最佳拍档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彼此扶持,这股力量源自他们共同的无产阶级理想。然而,当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领导人后,这一切开始发生变化。起初,苏联内部出现了分歧,为了处理这些问题,他们才开始寻求中国的帮助。
大约在1958年,中苏关系开始出现重大变化。那一年,赫鲁晓夫访问了中国,两国因如何保卫国家安全产生了严重分歧。赫鲁晓夫首先发话,得知中国在广播站和海上防御上遇到困难后,非但没有表示愿意提供帮助,反而提出了两个让中方难以接受的建议:一是在中国建设一个长波电台,二是在中国沿海建立一个联合舰队,并要求苏联负责保护中国的领土和海域。
听起来很有趣,对吧?但实际上,赫鲁晓夫只是想插手中国的主权和内政。你知道吗?赫鲁晓夫说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由中苏共同管理,但中国的技术跟不上,苏联肯定占主导!
比如两个人开一家店,一个有钱、人脉和手艺,另一个什么都没有。这时,有钱的人硬说他们是平等的搭档,这行得通吗?一旦时机到来,没钱的人可能就会被排挤。如果只是开个小店还好,但中国是自己做主的国家,如果国家的主权可能被抢走,党中央和毛主席肯定不会同意的。
这其实很常见,不答应也没啥,还是像以前一样跟苏联合作,对他们来说好处多于坏处。但没想到的是,赫鲁晓夫一生气,竟然直接不跟中国来往了,还从很多方面对我们进行攻击。
比如说在对外交往上,苏联开始有意远离我们,先是帮助印度侵犯我们西南边疆,后来我们在金门进行防御时,他们又无端指责我们的自卫行为。更为过分的是,苏联差点与美国联手,企图用核武器威胁我们,给我们施加压力,这使得我们的外交环境变得异常艰难,几乎孤立无援。
说到政治领域,苏联也是相当重视的。六十年代初,赫鲁晓夫带领苏联共产党的一些领导,频繁发表文章和公开信,严厉指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向。因为苏联在那时非常有影响力,他们这么一说,国内的群众和党员就开始有些疑虑了。好在党中央和毛主席没有袖手旁观,我们也迅速通过媒体回应,驳斥苏联的不当行为。经过多轮辩论,最终稳定了舆论局势。
后来的事情证明,中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,而苏联则走向了错误的方向。因为指导思想的偏差,苏联的发展路径逐渐出现问题,再加上美国不断制造麻烦,苏联的民众很快开始全面质疑自己的文化、制度和道路选择,这也是导致苏联最终解体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不过光是口头上说说,中苏关系还没糟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。真正让人头疼的是,从1964年开始,苏联见说不过我们,就在军事上采取了一些挑衅行动,不断在中苏边境增加兵力,还经常找茬生事。到了1966年初,苏联又和蒙古拉上了关系,把势力伸向了我们和蒙古长达四千五百多公里的边界。后来,苏联还干涉新疆事务,唆使并引诱一些新疆军民跑到苏联去。这种触及中国底线的行为,让党中央和毛主席非常愤怒。
这件事要是都能忍,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!因此,从那以后,两个国家都迅速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战争准备。苏联那边,大军压境,上百万人马蓄势待发,还不断地用核武器威胁中国。不过,我们中国可不怕,立刻就在珍宝岛上用枪炮跟苏联对峙起来。不仅如此,国内也是动作频频,一边急急忙忙地开始了“三线建设”,到处挖地道、建防御工事;另一边,原子弹的研发和试验也加快了速度。这意思很明显,如果你真动手,我们也不怕!
从那以后,中苏关系彻底决裂了,几十年里,两国一直针锋相对。就拿尼克松访问中国来说,中美关系开始缓和,苏联却鼓动朝鲜和越南这些国家不跟中国来往。还有,中美关系好起来后,苏联又偷偷帮助越南挑衅中越边境,这种明争暗斗的事儿很多。一直到1989年,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,主动降低了姿态,这才算是把争端搁置了。但可惜的是,这时候的苏联已经不行了。中苏关系还没来得及带来好处,苏联两年后就自己崩溃了。
【苏联外交的重大失误】
从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,整整三十年的时间里,中国和苏联一直处在相互对立的状态。乍一看,这件事好像对双方都没什么大影响,毕竟没有了中国,苏联照样强大,还能在冷战中从防守转为进攻;而中国有了美国的支持,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。但实际上,要是当时两国没有断绝关系,未来的前景肯定会更好,尤其是苏联,和中国闹翻可以说是他们外交史上的一大失误。
其实,问题很明了。一方面,苏联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,打败其他国家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。不过,麻烦在于,中苏关系一直不太融洽,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在中苏边界部署大量精锐部队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整体实力就受到了很大影响,连锁反应也不小。就拿阿富汗战争来说,如果那些守边界的部队能派去帮忙,所谓的“帝国坟场”可能就不会成为现实。苏联也不会打得那么艰难,更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。
从经济角度来看,如果苏联当初没有与中国关系恶化,后来就不会出现物资短缺和经济下滑的问题。那时,虽然中国也不算富裕,但因为国情不同,我们在轻工业、手工业和农业方面比苏联强很多,而这正是苏联迫切需要的。如果中苏关系一直友好,双方就可以互相帮助,中国可以购买苏联的能源、重工业产品和军需品,苏联人民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,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?
最后,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,苏联实际上是把中国推向了美国。大家都知道,在冷战时期,全球分为两大阵营,一个是由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,另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,各国要么站在这一边,要么站在另一边,很少有国家能够置身事外。
炒股配资平台选,怎么找配资公司,股票配资的公司行业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